跳到主要内容

验证了ob欧宝娱乐平台网站

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

幸福和它的许多味道。

阿德莉娅娜卡尔沃/ Stocksnap.io
来源:Adrianna Calvo/Stocksnap.io

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存在的全部目的和目的。——亚里士多德

在幸福的心理学研究框架内,幸福的人被定义为“大部分时间都有愉快的感觉,对他/她的生活总体感到满意”(Oishi & Gilbert, 2016,第54页)。跨文化旅行的礼物之一就是能看到其他的快乐方式。我们都想要快乐。然而,随着一种加深亲密伴随着一种文化而来的是对幸福的认识——许多理论家认为幸福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感通用情感-当通过不同的文化镜头观察时,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环境。

差异可能是微妙的。毕竟,正如玛雅·安杰洛(Maya Angelou)所写的,我们都需要快乐,就像我们需要空气一样。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赋予了幸福在文化上的精致味道,无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它带有季节流逝时的忧郁,还是在另一个角落,它带有家庭聚会时的欢乐。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所有人我们的幸福是一样的我们对幸福的解释是如何依赖于我们的文化背景的?

文化对幸福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探讨了文化对幸福感或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当谈到我们的幸福体验时,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横跨40年、182个国家、97项研究表明,在七种离散的情绪中(愤怒,蔑视,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喜),幸福就是最准确的识别跨文化表达。跨文化融合在评价机制,世界各地类似的情况似乎都能让我们快乐,包括令人愉快的情况和事件,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目标,需求和欲望,以及那些引起我们的内部归因。我们也表达了类似的的生理行为当我们高兴时(例如,微笑/大笑从事,从事方法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认为幸福是他们最珍视的个人品质之一目标。甚至全国性的运动为了建立更幸福的社会而发起的运动(例如,快乐行动).

跨文化幸福的意义

那么,对世界各地的人来说,幸福是什么?文化是如何塑造我们对幸福的体验的?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幸福是不可剥夺的人权通常与积极的经历以及个人成就。另一方面,当被要求描述幸福的特征时,日本人暗示社会和谐,瞬态幸福的本质,与其相伴而生社会的破坏性的后果。跨文化理想情感研究研究表明,美国人将幸福与高唤醒的积极状态联系在一起,如兴高采烈、热情和兴奋,而香港人则通过低唤醒的积极状态(如平静和放松)来定义幸福。

这一术语的含义也有差异幸福跨文化适用。例如,研究人员我观察到,在某些语言中,包括波兰语、俄语、德语和法语,幸福使人联想到更幸福的状态和条件罕见的与英语相比。事实上,荟萃分析对30个国家幸福定义的调查显示,在80%的国家对幸福的理解中,至少部分包含了运气和财富的元素,就像在古代中国和希腊一样,幸福被认为是一种宿命论的概念,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神圣礼物运气和财富。(在美国,幸福的定义不再包括好运和财富的概念,因为它曾经在欧洲1800年代。)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对幸福的看法更加矛盾。例如,儒家关于共同的根幸福和不幸的鼓励更少的约束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对快乐的态度。中国人是这样想的与美国人相比,他们的生活有多幸福和满足,而日本人传统上有一种犹豫的态度向幸福。然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人是如此厌恶的或恐惧的因为他们坚信快乐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幸。(这种辩证的幸福观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写道:“带着一种稳定的对生活的优越感去生活,不要害怕不幸,也不要渴望幸福;毕竟,都是一样的:苦不会永远持续,甜也不会满杯。”)

跨文化追求幸福

跨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追求幸福对幸福有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意识地追求幸福与负面影响对美国人的福祉的影响,让他们有一种孤独失望。另一方面,追求幸福并不能预测德国参与者的幸福结果,而是与增加幸福感俄罗斯,日本和台湾的水平。对这些跨文化差异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自我构建(独立vs.相互依赖)以及文化的差异集体主义程度。也就是说,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和谐的关系预示着SWB,幸福在更多的时候被追求社会参与与个人主义文化相比,个人主义文化对自我的关注更强烈自尊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

最后,有很多(约翰·洛克称之为"多样而对立)通往幸福的途径,因为世界各地对它有不同的解释。研究已经为其指明了一些方向,包括积极的方向社会交往自我接纳,以及关注其他对幸福的重要贡献,比如意义和目的。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寻找幸福的基本要素的分类似乎是丰富多样的(达赖喇嘛建议同情;David Steindle-Rast鼓励感恩;叶芝相信成长;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建议采取创造性行动;对爱因斯坦来说——幸福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碗水果和一把小提琴)。但正如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写,“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的快乐,最终直接取决于大脑如何过滤和解释日常经验”(2002,第9页),这与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观点相一致,在他2400年前,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的生活不仅仅取决于运气或外部环境,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Kesebir & Diener, 2008,第117页)。那么,也许,当我们像反复无常的情人一样追求幸福,或者像一位偶然的晚餐客人那样耐心地等待幸福的到来时,我们可以认识到幸福的真谛中介作用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幸福之间的自我,记住这句话:如果你想快乐,那就快乐吧

参考文献

巴斯蒂安,B.,库本斯,P.,德·鲁弗,K.,和迪纳,E.(2014)。重视积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有关吗?情感,14(4), 639 - 645。

Csikszentmihalyi M.(2002)。心流:关于如何获得幸福的经典著作。兰登书屋。

Diener, E. & Diener, M.(1995)。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的跨文化关联。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68,653 - 663。

Diener, E., Suh, E. M., Smith, H., & Shao L.(1995)。主观幸福感报告的国家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社会指标研究,34(1) 7-32。

Elfenbein, h.a., & Ambady, N.(2002)。情感识别的普遍性与文化特异性:一项元分析。心理学通报,128(2), 203 - 235。

福特,B.Q,德米特里耶娃,j.o.,海勒,D.,陈索瓦-达顿,Y.,格罗斯曼,I.,塔米尔,M.,内田,Y.,库普曼-霍尔姆,B.,弗洛尔克,V.A.,乌里克,M.,博汗,T., &莫斯,I.B.(2015)。文化决定了对幸福的追求是否预示着更高或更低的幸福。实验心理学杂志:一般,144(6), 1053 - 1062。

Joshanloo, M. & Weijers, D.(2014)。跨文化对幸福的厌恶:对人们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反对幸福的回顾。幸福研究杂志,15(3), 717 - 735。

Kesebir, P. & Diener, E.(2008)。追求幸福:哲学问题的经验答案。心理科学展望,3(2), 117 - 125。

洛克(1894)。关于人类理解的文章伦敦: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出版社。

Mauss, i.b., Savino, n.s., Anderson, c.l., Weisbuch, M., Tamir, M., & Laudenslager, M.L.(2012)。追求幸福可以是孤独的。情感,12日908 - 912。

莫斯,i.b.,塔米尔,M,安德森,C.L, &萨维诺,N.S.(2011)。追求幸福会让人不快乐吗?衡量幸福的矛盾效应。情感,11(4), 807年。

Oishi, S., Diener, E., & Lucas, R.E.(2007)。幸福的最佳水平:人们会太幸福吗?心理科学展望,2(4), 346 - 360。

Oishi, S., Graham, J., Kesebir, S., & Galinha, I.C.(2013)。幸福的概念跨越时间和文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通报,39(5), 559 - 577。

Oishi, S., & Gilbert, E.A.(2016)。文化与幸福研究的当前和未来方向。《当代心理学观点》,8,。

Ryff, C.D.(1989)。幸福就是一切,不是吗?心理健康意义的探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57(6), 1069年。

谢勒,K.R.(1997)。文化在情绪前因评价中的作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73(5), 902 - 922。

谢勒,k.r.,瓦尔博特,H.G.(1994)。差异情绪反应模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差异的证据。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66(2), 310 - 328。

索尔仁尼琴(2002)。《古拉格群岛1918-1956:文学调查的实验》,小E.埃里克森译。托马斯·p·惠特尼和哈里·威利特。永恒的经典。纽约:哈珀柯林斯。

Suh, E.(2000)。自我,文化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连接。Diener, E., & Suh, E.M.(编)文化与主观幸福感。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63-86。

托尔斯泰(1998)。安娜卡列尼娜。牛津平装书。

蔡俊林,朴志强(2014)。幸福的文化塑造:理想情感的作用。在J.莫斯科维茨和J.格鲁伯(编)。积极情绪的光明面和阴暗面(页345 - 362)。纽约,纽约州:牛津大学出版社。

内田,Y., &北山,S.(2009)。东方和西方的幸福和不幸福:主题和变化。情感,9(4), 441 - 456。

Wierzbicka .(2004)。跨语言、跨文化视角下的“幸福”。代达罗斯,133(2) 34-43。

广告
Marianna Pogosyan博士报道。
更多来自《今日心理学ob欧宝娱乐平台网站》

Marianna Pogosyan博士报道。

更多来自《今日心理学ob欧宝娱乐平台网站》